網路廣告是數位行銷最重要的一環。那麼網路廣告費用到底怎麼抓?行銷手法千百種,又有那些網路廣告是真正適合自己的?這篇文章除了告訴你現在網路廣告有哪些收費方式,還會教你做網路廣告該注意的是事情,避免浪費太多成本在打廣告上,卻沒有成效!
一、網路廣告費用如何計價?
在規劃廣告企劃及預算前,特別是FB廣告投放,我們應該先了解廣告收費方式有哪些。通常依不同的行銷目標、手法、曝光方式分為以下幾種:
CPM 每千次曝光成本 / Cost Per Mille
廣告每千次曝光來計算費用,意思就是我們廣告只要曝光了廣告1000次就要付費。
CPC 每次點擊成本 / Cost Per Click
每次連結點擊付費,只要用這種方式廣告被人點擊了你就得付費,不管他是有意或無意的點擊都要付費。
CPA 每次行動成本 / Cost Per Action
當消費者完成了某一個,我們所設定的行動目標,所需要付出的廣告成本。電商網站通常是以結帳完成設定為行動目標,也可以是會員註冊等,看商業與行銷目的而定。
CPI 每次安裝成本 / Cost Per Install
使用者每次在手機上安裝 APP 時,所需付出的廣告成本。在推廣 APP 安裝時,就會依照每次 CPA 做為廣告費用計價。
CPV 每次觀看成本 / Cost Per View
影音廣告每次被看到,所需要付出的成本。每個平台對於成功播放影音廣告定義都不相同,像是 YouTube 為播放影片 30 秒, Facebook 為播放影片 3 秒,在投放影音廣告前需要先了解一下各廣告平台標準。
CPL 每次獲取名單成本 / Cost Per Lead
指每次獲取名單時,需要付出的成本。網路行銷的目的可以有很多種,在網路上收集消費者或顧客名單也是一種,像是銀行的信用卡辦法、教學課程,都是常使用這種行銷廣告的方式。
CPR 每回應成本 / Cost-Per-Response
以使用者的每一個回應計費, 這種廣告計費充分體現了網絡廣告「及時反應、直接互動、準確記錄」的特點。
CPE 取得接觸為目標 / Cost-Per-Engagement
單次互動成本,在廣告受眾與廣告真正產生對話時才會產生。
CPS 取得銷售為目標 / Cost-Per-Sales
以實際銷售產品數量來換算廣告刊登金額。
二、網路廣告類型有哪些?
目前最多人使用的就是 Google搜尋系統,而廣告投放的服務包括使用關鍵字、多媒體聯播網廣告、youtube影片、購物廣告、手機程式應用。
作為全球知名的社群媒體,Facebook除了可以使用粉絲專業貼文推廣、推讚廣告,還有分行動呼籲廣告、行銷活動廣告、名單型廣告、優惠廣告以及旗下年輕人最愛使用的Instagram廣告。
Audience Network
有分獎勵式影片廣告、插頁廣告、原生廣告以及橫幅廣告。獎勵式影片的模式,不但為玩家省下時間、金錢,也滿足顧客想要繼續玩遊戲的慾望。插頁廣告常用於當應用程式在轉換頁面之間做插入。原生廣告主打可以讓你的廣告在頁面中不顯得突兀。
Messenger
Messenger 雖然只是 Facebook 的通訊軟體,但因為能在 Messenger 上投放一般廣告、訊息廣告、贊助訊息等廣告來增加與顧客或潛在客戶的即時互動,所以也相當受企業歡迎。
Line
LINE官方帳號可分成「企業官方帳號、認證官方帳號、一般官方帳號」三種,而其廣告服務內容包含LINE好友廣告(LINE@)、LINE保證型廣告、LINE成效型廣告。
Yahoo
Yahoo雖不像從前十分流行,但還是有許多日本地區及長輩用戶。而 Yahoo有圖文、影音廣告,還有三大行銷方案:基本行銷、深度行銷、高度行銷。
三、網路廣告費用怎麼抓?
介紹了這麼多關於廣告的相關知識,那關於廣告預算的部分,記得善用 80/20 法則與數據!
首先,將20%的廣告預算佈局新渠道, 80%的廣告預算用於能帶來主要成效的渠道。以Facebook 廣告市場作為例子,早期Instagram尚未風靡全球,其廣告市場就是業主值得嘗試的新渠道。因為新渠道需投入的成本較低,也能撈到不同批渠道的受眾,同時也可以避免受眾因廣告疲乏,而有更好的表現反應。
而一個成功的品牌,都會將互動、流量、觸及人數、發送訊息、轉換等5個廣告目的分配比重,同步進行。廣告投放後,可以試著列出一個廣告預算表,每個月都要記錄下來,一季可以比對一次績效,以此來了解整體的廣告投資報酬率是否有提高,再把表現最好的那個月的圖文素材拿來與其他月做比較,是否在風格還是文案上需要調整,藉此提高廣告分數,才能有效降低做廣告成本。
想讓廣告費用有更有效的發揮,應該先用部分的廣告預算測試受眾反應,再針對數據給出的受眾表現,調整整體的廣告策略後,制定對應的素材內容,才能將整體預算分配到適合的渠道上,打造出優質的廣告吸引消費者的目光!